寒假剛結束不久,但不少醫師都接到家長請託,要求開立診斷證明,證實孩子身體不適,作為請假之用。
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,最近他就開了好幾張證明,從國小四年級到國中、高中生,普遍的共通點是,開學後每天都遲到,容易倦怠、慵懶,精神焦慮、緊張,食欲變差、無法正常排便,還會失眠,「說穿了,其實就是『開學症候群』作祟」。
葉啟斌說,「開學症候群」屬於適應障礙,常在較長的假期結束後出現,各階段學生都可能發生,以國中、國小學童較常出現。究其原因,可能是學童玩心太重,上學時不斷回想放假時日夜顛倒玩電腦、打電動的快樂時光,以致對上課無精打采;如果新的學期,孩子更換老師或是重新分班,也較容易產生開學症候群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的學童曾遭受較大的壓力事件,例如被同儕霸凌,或家長對孩童功課表現要求過嚴苛者,也會在上學前會極度感到沮喪、焦慮,因此排斥上學。
他表示,輕微的「開學症候群」,只是短暫地適應不良,會隨著重新熟悉校園,迅速改善,通常會在幾天到1周內就會消失;但如果孩子情緒低落、焦躁不安或睡不著等症狀,持續超過1周以上,甚至拒學、逃課,家長應陪同孩子到精神科門診。
若發現孩子出現排斥上學情形,葉啟斌說,家長需以耐心與包容,應先傾聽不想上學原因,給予言語鼓勵,例如「同學都很想看到你」、「你功課最棒了」,讓孩子對上學不恐懼。至於症狀較嚴重者,出現嚴重焦慮或無法入睡的情況、這時醫師才會開給藥物,讓病童可以安心睡覺並減輕焦慮。
不過,葉啟斌強調,避免孩子每次開學都出現開學症候群,造成親子關係緊張,甚至要「押」著孩子上學,應回歸到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父母親最好幫助孩子有收假前的心理建設與準備,適當調整作息,並矯正不正確的讀書方法,免得孩子面對開學後的功課壓力無法適應。
留言列表